(资料图)
舒圣祥
成果丰硕的敦煌研究院近日又多了一份荣誉:该院“基于传统工艺科学认知的夯土遗址劣化机制与保护技术”,荣膺2022年度甘肃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是敦煌文物保护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对敦煌文物保护工作的最大褒奖。
敦,大也;煌,盛也。敦煌之美,意蕴深远。作为四大文明交汇点,“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的敦煌,鸣沙山下、宕泉河边,莫高窟静静伫立。崖壁上的735个石窟,诉说着千年时光。正如余秋雨所言:“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莫高窟这颗丝绸之路上的明珠,是一座巨大的艺术宝库,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资源,是艺术的海洋,是文化的瑰宝。
独一无二的敦煌艺术,让世人皆称“只此敦煌”。很多人说,一生中一定要去一次敦煌。对敦煌的“心向往之”,已然成为国人的共同情愫。每到暑期,敦煌总会“堵骆驼”。某种意义上,这何尝不是丝绸之路盛况的再现。人民日报出版社去年出版的《敦煌守护人》一书,集中讲述了几代守护人呕心沥血,让千年莫高窟延年益寿的故事。之所以我们在千年之后的今天,依旧能够亲身体验敦煌之美,正因为有一代又一代的敦煌守护人,择一事终一生的长期奉献。
把莫高窟保护好,把敦煌文化传承好,是一项永久性事业。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一代代莫高窟人,扎根大漠、赓续接力,与挑战较量、与时间赛跑。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持之以恒、接续守护,敦煌文物保护从基础学术研究、洞窟本体保护、石窟环境综合治理、数字化敦煌等诸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科学保护和规范化管理的典范。
守护敦煌,要能韧性坚守,也要能与时代同行。敦煌研究院牵头建成的我国首座多场耦合实验室,将科技引入文物保护领域,多举措护航文化遗产,有风雨仓、夏季仓和冬季仓等,可模拟各种气候条件,用以确定遗址是怎么“生病”的,明确了致病机理以及病害发育机制后,再去研究对应的防治措施。通过高效的“病情诊断”做到真正的“对症治疗”,细化成“药品说明书”,再去“医治”更多的遗址。
将彩塑、壁画数字化,莫高窟亦是先行者。数字敦煌的构想,能够实现敦煌石窟的永久保存、永续利用,这同样是意义重大的保护。敦煌研究院已建立起一整套文物数字化采集、加工、存储、展示等关键技术体系,形成了数字化摄影采集、洞窟三维重建、洞窟全景漫游等海量数字化资源。通过上线入“云”,破屏“出圈”,让“只此敦煌”更好更多地走入千家万户和世界各地。
中华文明自古开放包容,在与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敦煌文化正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它既凝聚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精华,也不断吸收各地域和民族的文明成果,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去年底,“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正式上线。6500余份来自敦煌莫高窟等石窟遗址及敦煌藏经洞文献的高清数字资源档案通过素材库向全球开放。灿烂的敦煌文化成为提升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展现着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和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风从敦煌来,吹向全世界。矢志不渝地接续守护,旨在让敦煌的风吹得更远。续写“只此敦煌”大漠传奇,需要我们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让敦煌文化璀璨绽放,让莫高精神代代相传。
标签:
上一篇 : “暑假作业”搬进教育基地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3月16日,盛和资源(600392)副总经理毛韶春、黄厚兵,财务总监夏兰田,董秘郭晓雷,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
2022年3月15日,这是继1983年以来的第4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消协组织围绕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
首批金控牌照的归属出炉,两家公司拿到许可证。3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已批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
时隔半月之久,西宁市城北区逐步推动复工复产,往日的生机活力被渐渐寻回,牛肉面红油飘香、包子铺炊烟...
音乐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事业。英国音乐人亚当(Adam)告诉记者,在中国的十几年里,...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